2015年8月5日星期三

華為推動重塑金融IT 助銀行業迎接挑戰


從2000到2014年,全球互聯網用戶普及率,從6.7%激增到超過四成。流動互聯網也迅速增長,2013年連接的移動上網設備達18億部,消費者以移動設備,改變各行業的經營模式;從計程車、旅遊、酒店、汽車租賃,莫不感受到互聯網帶來衝擊。

流動互聯網催生了「共享經濟」(Sharing economy),挑戰傳統經營模式。透過社交網絡、流動網絡取得訊息,往往改變消費者想法和習慣。互聯網又引進新的市場參與者;例如國內網上交易平台阿里巴巴「餘額寶」;就導致存款大量流失,銀行從息差所賺取的利潤大跌。

傳統上,銀行業業務穩定,經存款及理財產品吸納資金的負債業務,透過借貸的資產業務以賺取息差。銀行又經營大量不構成資產和負債的中間業務(Intermediary business);例如貿易押匯、承兌匯票和支援、貨幣兌換、信用狀等以獲取非利息的收入。

本港銀行業競爭劇烈,銀行早已轉戰網上,非利息收入比重一直上升。但互聯網觸發的「共享經濟」(Sharing economy),類似Uber網上業務,不擁有任何車輛,卻可顛覆計程車行業。同樣,AirBnB不擁有酒店房間,卻改寫了旅遊業。共享經濟也悄悄改變銀行業,削弱了銀行的傳統優勢。銀行業必須轉型,以免被網上金融淘汰。

銀行業四面受敵

網上理財產品如雨後春筍,存款不斷從銀行體系流出,乃全球性的現象。網絡借貸興起,美國已開始對借貸業務構成壓力;美國P2P(Peer to peer)借貸迅速增長;透過網上平台,撮合借貸雙方。借方以更低成本拆入資金,貸方則購入P2P發出債權人票據,成本速度均遠勝傳統銀行。據PwC(羅兵咸永道)發表《Peer Pressure》報告;2014年美國P2P借貸規模達55億美元,十年內估計達1500億美元或以上。美國P2P借貸不單可作個人借貸(Personal Loan),更進軍按揭和其他貸款。

類似PayPal網上結算業務,應用也愈來愈廣泛;除了跨境結算,也用於不同支付和匯款,手續費更低,速度更快;銀行的中間業務也受影響。華為和德勤(Deloitte)剛發表了《數字時代銀行的轉型與重塑》報告更指出,銀行傳統業務受網上金融蠶食,客戶行為模式,甚至服務期望也急促改變。

德勤企業諮詢香港辦公室合夥人Robert Rooks說,銀行須從服務渠道、產品、客戶服務三方迅速轉型,反思支撐業務的IT架構。「未來,客戶忠誠度更難以維持,服務也須簡化,必須可隨時隨地達成交易,甚至以手機完成手續。」

銀行業成華為業務亮點

華為是全球最大ICT整合商之一,電訊營運和服務供應商市場上舉足輕重,鎖定了銀行業為下一個業務重點;企業BG MKT與解決方案銷售部總裁何達炳指出,受數字時代衝擊;銀行的客戶結構、盈利模式、服務渠式,加上風險管理要求轉變,傳統IT架構已窮於應付。

「傳統上,二成客戶貢獻了銀行八成盈利,銀行可利用標準化服務,應付大批一般客戶。網上金融業的挑戰下,隨著客戶流失,甚至要求個人化服務,銀行須以靈活IT系統,透過多渠道(Omni-channel),隨時隨地提供一致體驗貼身服務;更須開拓多元化收入;未來電子或網上服務渠道,可能比分行更重要。」

長尾市場成焦點

雖然銀行已通過大數據分析,根據交易微妙變化,預測客戶要求加快回應。但銀行業一向只用大型主機支撐核心業務,OLTP交易系統以封閉架構建立,設計只針對標準化服務,擴展固然困難,推出服務也慢,更無法滿足特殊要求。網上金融卻更靈活,除了降低服務門檻,貼身程度更高;傳統銀行無法滿足的客戶群,紛遭網上金融撬走;所謂「長尾」(Long tail)效應更明顯。銀行業反擊,只有採用零售業「長尾策略」,向更多客戶提供差異化產品;但又礙於主機IT擴展成本高,難以抵銷長尾策略後,帶來每名客戶平均收益,遂陷於兩難。

華為覷準銀行業IT系統的尾大不掉,上月假北京舉辦第三屆「2015 全球金融峰會」,聯合全球十一家IT 解決方案夥伴,建立「金融開放平臺生態圈」;成員機構包括埃森哲Accenture(中國)、北京宇信易誠科技、北明軟體、北京先進數通資訊技術、東華軟體股份公司、德勤、First Data、Infosys、Micro Focus Corporation、神州數碼、Worldline Technologies;理念是推動金融IT 架構從主機走向分散和開放架構,降低成本並快速創新。

今年,華為公布了BDII(Business-Driven ICT Infrastructure)行動綱領,採用分散架構和公開技術;包括雲架構、SDN、Hadoop大數據平台等,以高度整合基建縮短開發周期。

傳統及分散架構並存

但是,互聯網架構非為銀行系統設計。中國建設銀行信息技術部總經理金磐石就指出,互聯網技術架構解決了擴充和可用性,但非所有問題都可解決。據柏克萊大學電算科學家Eric Brewer的CAP原則;分散式運算無法同時達到「數據一致」(Consistency)、「高可用性」(Availability)、「分區容錯」(Tolerance)三點;最多只能同時實現其中兩項。不少Web應用不要求實時一致性,甚至容許短時間誤差。銀行核心業務卻嚴格要求同時達致上述三者;類似亞里雲分散運算,不針對複雜OLTP實時交易。金磐石說,阿雲里與國內鐵道部12306網上訂票合作的技術問題,即源於分散系統,難以應付實時OLTP。

「銀行核心和新建的分散架構共存,並不存在互相取代。銀行業走向分散架構,必然是循序漸進,不屬於改轅易轍。」

華為解決方案銷售部總裁梁永健也同意,銀行核心業務短期內難以轉化成以X86為主的分散架構,OLTP運算不少仍採用RISC架構或大型主機;至少三至五年內難以改變。但是,銀行推出新業務和實時性不高服務,甚至是快閃交易系統,仍可考慮以開放和分散架構降低成本。

梁永健說,華為在電信市場成功,幫助了全球不少營運商升級和減低開支,應付市場轉型。銀行業的困境也非常相似,系統面臨升級壓力,市場轉變又須降低成本,華為提供高度可靠和擴充基建,加上長期策略合作關係,逐漸取得客戶信任;包括全球最大銀行集團之一,西班牙的Banco Santander共同研發新一代金融IT架構。華為和華夏銀行也簽署了合作協定,研究下一代ICT架構;梁永健說,國際銀行如匯豐及渣打,也開始採用華為方案。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