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28日星期四

中國推動物聯網─IBM成立技術中心響應



中國已成互聯網大國,全國網民達四億,也是世界工廠,加上城市人口急促膨脹,利用技術去改善各種管理問題,刻不容緩。二OO八年八月份,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武漢,提出大力拓展物聯網(Internet of things, IoT)。今年六月份,中國工信息部亦正式列物聯網為五個最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,推出多項落實物聯網的措施。中國的物聯網革命,可說如火如荼。

中國政府大力鼓吹物聯網,不少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製造業,採用物聯網技術,甚至免費提供資金。物流業及供應鍵業者亦紛紛加入開發。但是,物聯網沒有明確技術定義,互通性和兼容性不強。物聯網在中國引起不少爭論,而標準化過程也是長路漫漫。

物聯網的定義,跟IBM近年推動的「智慧地球」,有不少暗合之處。物聯網透過大量傳感器,從物理世界採集數據,整合分析達到優化。IBM提出「智慧地球」三個I,首先第一個instrumented(物聯化),即指採集資料工具;包括不同傳感器,Interconnected(互聯化)則指系統的數據交換,Intelligent(智能化)則指透過商業分析進行優化。

中國政府推動物聯網,幾乎跟IBM的策略不謀而合。今年九月,IBM宣佈在北京成立其首個物聯網技術中心;由IBM全球研究中心總負責人John Kelly及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主持開幕,可見雙方高度重視。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李實恭說,物聯網概念,從美國麻省理工首先提出,IBM物聯網技術中心,公開予全球物聯網業者交流,並作兼容性和概念測試,希望可集中物聯網研究到中國。

李實恭說:「互聯網跟物聯網之間最大分別,乃互聯網利用IP協定,連接全球電腦,資料由是人類產生,主要用於協作用途。物聯網卻是從微小傳感器(Sensor),蒐集大量物理世界數據,然後通過商業分析,為系統進行優化。傳感器每次產生少量數據,但傳感器數目數以億計,數據量極大,短時間要處理數據可能達TB計。」

此外,IBM也率先提出物聯網八層參考架構,從應用層至感應層,分門別類,列出不同架構涉及技術。IBM並非每一層都有參予,不過作為參考架構,加快形成整個生態系統的標準化。
小題:物聯網應用範圍廣

製造零售業可說是應用物聯網先驅;利用RFID和辨識技術,可追蹤物料和生產線、控制存貨量、優化生產和分銷,減少浪費和存貨比例,改善零售流程。

分析優化創新中心總監董進博士表示,除了生產零售,物聯網也用於環保發電;如風力發電,雖然風力是繼水和核電後,最接近商業化的再生能源;但風力功率起伏不定,間隔性發電量難以預測,併入主輸電網,會引起不少技術難題,不併入輸電網,電力就白白浪費掉。IBM剛為中國內蒙古一家風力發電廠,透過感應器預測風力,快速反應調整負荷,丹麥和德國都採用了IBM的智能電網方案,提高風電併網比率。

IBM中國研究院副院長陳瑩博士則表示,從蒐集數據再變成資訊,理解後成為知識,篩選後成為行業的洞察力,數據的量從繁而簡,價值卻愈來愈高。其中須海量數據處理能力,經商業分析後,變成洞察力,再優化改善營運。陳瑩同意,物聯網的八層架構,也許難像公開標準網絡的ISO參考架構一樣,達高度工業標準化,因為涉及不少專門行業知識。但作為一個公開架構,IBM方案有助建立物聯網生態系統,也令客戶易於採購。

目前,估計中國市場有約二千至六千家生產傳感器。高端傳感器須低功率,無人操作下,蒐集傳感器資料,減少網絡不必要負擔,也具備自我復修的能力。IBM不直接生產傳感器,卻具備設計和生產晶片能力。

陳瑩表示:「本港亦利用IBM商業分析技術,水務署就聘請了IBM改善水管維修,以尖沙咀區為試點,水管損壞作出評估。IBM以過去十年數據,建立數學統計模型,精確預測水管損毀機儲率,準確度提高了十多倍,而且可根據交通流量,作出適當封路安排,減少交通擠塞。」

IBM具備了處理海量數據能力,也收購不少商業分析和商業智能方案,物聯網涉及不少行業知識。不過,上述問題不少先經複雜數學模型才能解決;IBM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數學家團隊,聘請數學家超過二百名,其中約三十人位於中國。這些數學家在物聯網技術有舉足輕重的作用。」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