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24日星期三

可用性差距進一步擴大 企業每年因應用停機招鉅額損失


IT業界雖在早年倡導過業務永續(Business Continuity),和可用性(Availability)的重要性,災難復原方案亦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市場。不過隨著更多新技術的冒起,可用性未必是企業的首要考慮和部署,儘管去年發生了多宗備受矚目的停機事件,企業依然沒有對用戶需求給予足夠的重視。

據新近發布的《Veeam可用性報告》顯示,全球 84% 的資深IT決策者(ITDMs)承認,他們正面臨「可用性差距」的困境(即IT的交付能力,與用戶需求之間的鴻溝),較2014年的數字增長了2%。超過6成受訪者認同,這除了對客戶信心和品牌誠信造成負面影響外,更會導致企業每年因收入減少,和工作效率下降而損失高達1,600萬美元。對企業造成的預計損失,在一年內已經大幅增加了600萬美元。儘管近乎所有受訪者都表示,公司已採取嚴密的措施,來減少影響可用性的事件,並有48%的工作負載被列為「關鍵性任務」(到2017年這一比例將升至53%)。

意外停機次數上升

隨著去年全球互聯人口數量創紀錄,飆升至34億(約42%),互連設備數量,預計到2020年底將達近210億台。對提供全天候存取資料和應用的需求,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。縱使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,他們大量投資於數據中心現代化,尤其是在提高可用性水平方面,企業似乎並未認清這關鍵。

Veeam 行政總裁 Ratmir Timashev 表示:「在與1,000多位資深IT決策者交流時,預期總有一些人仍在為滿足企業級業務永續需求而奮力掙扎,讓企業實現全年全天候營運,但調查結果卻讓人擔憂。現代企業正轉為軟件驅動型,所以IT部門不能再僅僅滿足於服務是『OK』的程度,不間斷的可用性才是至關重要。然而,根據我們的最新調查,每年意外停機的次數正在上升(從13增加到15),而這些停機事件持續的時間更長,並且需要長時間才能復原。在當前以速度和可靠性為重的經濟環境下,這是不可接受的。」

本港企業依賴數據可用性 

該報告並指出,在香港,高達73%的企業正致力實現企業級業務永續(Always-On Enterprise),以減低停機事件確保全天候可存取應用,回應國際業務的需求,比全球平均59%為高,可見香港企業十分依賴數據可用性。其中,在部署現代化數據中心的過程中,高速復原和避免丟失資料,是兩項最受關注的性能;然而,成本和技術不足卻阻礙了部署。

在過去兩年,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服務水準要求,以最大限度減少應用停機(96%的企業提高了他們的要求),或確保資料存取(94%),但是可用性差距依然存在。為解決這挑戰,受訪者表示他們的企業目前,或正打算在不久的將來,透過一些方法將數據中心現代化;其中,虛擬化(85%)和備份(80%),是最常更新以實現這目標的範疇。

資料存在風險影響深遠

約87%的香港企業認同「可用性差距」存在,並表示他們未能透過滿足服務等級協定,對RTO和RPO的要求來縮小這差距,比全球平均79%為高。全球企業每月進行測試備份的,僅佔不到一半,頻率甚至更低。不頻密進行測試,提高了復原數據時出現問題的可能性,甚至對企業來說為時已晚。而在會進行測試備份的受訪者中,僅有26%會測試超過5%的備份資料。

復原時間目標(RTO)的服務等級協定,被定為1.6小時,但受訪者承認,現實中的數據復原,需時3小時。同樣,復原點目標(RPO)的服務等級協定為2.9小時,然而實際的交付時間,是4.2小時。受訪者表示,他們的企業每年平均經歷15次意外停機事件,而2014年的數字是13次。此外,意外關鍵性任務應用的停機時間,由1.4小時增加至1.9小時;非關鍵性任務應用停機時間,則由4.0小時增加至5.8小時。

預計停機每年對企業造成的平均成本,高達1,600萬美元,相比2014年增幅達600萬美元。對於關鍵性任務應用而言,平均每小時的停機成本,不到8萬美元。由停機導致的資料遺失成本,平均每小時不到9萬美元。至於非關鍵性任務應用,以上兩種情況下,平均每小時的成本為超過5萬美元。停機成本看似可接受,然而可用性不足卻會影響客戶信心受挫(68%)、企業品牌受損(62%),和令員工信心受挫(51%)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