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1日星期三

法國掀創新革命浪潮 全球招攬人材吸引投資


法國作為歐洲最大工業國家之一,面對互聯網和創新浪潮,經濟也面對數字化轉型,以提高競爭力。近年來,法國政府積極培養創業氣氛,鼓勵創新投資,2013年更開始推出La French Tech運動,發動科技和創新投資革命,成為全球數碼化轉型的重鎮。

兩年後,法國已經成為歐洲風險投資業最活躍國家之一;集資額僅次於德國和英國,2015年達二十億歐羅,比前年翻了一倍。法國創投環境熱烈,風險投資大增,多家初創公司獲收購。美國的風險投資巨頭,幾乎全聚焦法國,以求及早押注在有潛質的初創企業。

今年初法國消費產品,於賭城CES展覽大放異彩,又向全球出色創業家招手,透過公私營合作的融資初創企業,吸引創業家赴法建立基地。

法國本土的初創企業也表現出色,法國以長途共享汽車的BlaBlaCar,數年間業務擴展至二十國,會員超過了二千五百萬,獲三億一千萬美元融資,大部分為美國風險投資。位於圖盧茲(Toulouse)的Sigfox,並已成物聯網窄頻技術的領導者,以流動網絡支援以億計 IoT低耗能設備和智能家居;投資者更包括了SK Telecom、Intel Capital、NTT Docomo和Telefonica。

法國政府從不同方面推動創新;包括推動共享創業基地、孵化器和加速器;引進外國投資和創業家,加強競爭改善創業環境,又加強人材培訓。法國財政部屬下投資銀行BPIFrance,已向四家國內加速器投入資金,連續兩年舉辦InnoGeneration大會,邀請上萬創業家及風險投資出席,促進創業文化。

法國迎難以上數碼轉型

法國主管數碼經濟的國務秘書Axelle Lemaire,2014年上任後積極改革。年初法國甚至宣佈了電子競技合法化,推動國內電競產業。

儘管奧朗德政府民望低迷,施政備受批評,國內罷工此起彼落。Lemaire表示,法國政府完全明白數碼經濟的重要性,更深明共享經濟(Sharing economy)帶來龐大效益,沒打算放慢改革和修法例。法國為全球旅遊第一大國,為歐洲最早開放Uber進入競爭國家之一。法國類似共享經濟的創新企業,如上述BlaBlaCar和個人出租汽車的Drivy,都創新了全球的交通產業經營模式。

法國也是旅遊住宿共享的AirBnB全球第二大市場;為當地旅遊業帶來龐大的界外效益,便利旅客到訪。最近法國通過了「數字共和國法例」,為數碼政策奠定發展框架,採用了史無前例的諮詢方式;網上公眾諮詢之餘,亦諮詢滿意度,與不同持份者共同草擬,兩院竟一致通過,可說史無前例。法國向數碼化轉型的決心,亦可見一斑。

Lemaire表示,2020年之前,法國電訊業計畫投資達二百億歐羅提昇電訊基建,期望網速可達1000Mpbs或以上,並廣設流動寬頻。法國的幅員廣闊,加上阿爾卑斯山等地形面貌多變,全國性鋪設光纖,可說世紀工程。Lemaire一再表示,從南韓經驗可見全國性的寬頻,長遠可促進產業革新。

政府正訂立開放數據政策,向公共開放數據,並要求部分企業與公眾共享,以期刺激創新和大數據產業。美國奧巴馬政府通過開放公共數據,促成了美國的大數據產業興起。法國甚至正修改勞工法例,以加強勞工市場靈活性。但本屆政府屬左翼,國內工會強烈反彈,但Lemaire表示不會動搖。

法國現行勞工法例,其實主要針對保護藍領工人和中小企僱員,外資可有六個月試用期,撤換行政人員。但勞動市場僵化,法國經濟已深受其害。

風險投資漸具趨型

Lemaire表示,法國數碼化轉型當然亦有其難處,經濟一向依靠銀行融資;尤其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,銀行更趨於保守,不利初創企業成長。但此難題非法國獨有,政府不斷開放投資環境,便利風險投資進入。「法國有不少大企業,以數量排名計,比德國還多,政府努力促成大企業與創新企業合作,甚至培養新企業,幫助革新產業。」

法國政府負責促進外來投資的Business France總經理Muriel Penicaud說,法國專上學院成績優異,尤以數學更獨步全球。1923年以來,四分之一菲爾茲獎(Fields Medals)獲獎者均是法國人。Fields Medals公認為數學諾貝爾獎,本港丘成桐教授亦曾獲此獎。法國每年畢業工程師多達八萬名,而薪金只是矽谷一半,人才流動性也較低,有利吸引創新企業。

法國從多方面改變現況,除了培養工程師,也培養年輕人創業心態。事實上,過去數年,多家法國初創取得成功,甚至衝出歐洲到美國Nasqad上市,不少畢業生改變心態,願意投入創新企業。

傳統上法國融資以銀行為主,作風保守,上市前的後期投資,仍以美國投資基金主導。當地亦有風險投資取得佳績;法國創投基金Partech Venture於巴黎市開設Partech Shaker辦公室,專門讓具雛型創新企業進駐,並進行投資,過去一年錄得多家初創公司上市,或被美國高科技企業所收購。Partech Shaker推出了「Europe Made Easy」計畫,吸引外國科技企業,進入歐洲市場,理解當地法律和商業環境,包括人力資源、法律、財務安排,避免常犯錯誤。

不少美加的科技企業;如Pinterest、Dropbox、HotelTonight、Seevibes等,甚至歐洲其他初創企業,均落戶Partech Shaker辦公室,藉巴黎作進軍歐洲的跳板。Partech Shaker投資的法國初創企業,亦有機會與知名創新企業交流,更快衝出歐洲,邁向國小題:廣邀全球創業家赴法

去年,法國政府舉辦首屆French Tech Ticket,廣邀全球創業家提交計畫,設立贊助經費,獲選者可獲法國居留簽證,結果全球一千三百多創業者,邀請了五十位到法國創業。今年名額可能增至二百位,今月公佈詳情。以本港為基地Brand Pit,亦成為首屆French Tech Ticket獲選者,落戶法國著名加速器NUMA。

法國類似NUMA共享工作空間和加速器正如雨後春筍。每季,NUMA均從以百計於共享空間的創新企業選出十多家,以不同方式協助成長。全球多家科技企業,亦是通過NUMA接觸法國創新企業。NUMA已於印度、俄羅斯、摩洛哥、墨西哥開設辦事處,2011年以來加速了一百多家初創企業,今年與西班牙巴塞隆納市合作,吸引外地企業到該市發展流動技術。法國的加速器產業,也開始全球擴展業務。

免費IT學校地獄培訓

全球資訊科技人材短缺,法國以獨特方式訓練人材,位於巴黎第十七區42學校是所完全免費的IT學校,由法國互聯網及電訊大亨Xavier Niel獨資贊助。學校以全新的Pedagogy小組教學方法,以互相砥礪和合作形式學習,畢業後學校不會頒發學位,但每名學生均獲以百計企業招手。

42學校全球只有三十五名管理人員,監察學生活動和網絡保安,比例之低非常罕見。法國專上教育費用不菲,42則完全免費,並向全球招生,每年網上收到八萬名申請,申請人完全不須任何學歷背景,只要通過網上評核,再加上一個月校內甄選,標準修畢課程約為三年,但篩選和修業要求極嚴格,學生幾乎是不休不眠,每天回校攻克專案難題,相當刻苦。

創校之一Nicolas Sadirac為法國知名IT專家。他表示學生經多重輕篩選,屬於難入難出。而以小組形式共同就專案攻關,結合網遊和小組教育的概念,也符合未來工作方式。學校從大數據分析,可呈現學生參與度和表現。

42學校建校費用為二千萬歐羅,每年營運費亦達七百萬,全資由Xavier Niel贊助。2013年建校,預計每年可訓練一千名程式人員。Niel亦正美國加州投資另一所免費42學校,規模約大四倍,建校資金一億美元。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