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20日星期三

IBM收購重組業務 軟件成盈利新動力

企業不斷求變,才能找到新出路。今年六月,IBM慶祝一百周年,從1911年起,此家百年老店,原名Computing Tabulating Recording Company (C-T-R),後來才合併成IBM,業務多次變革,可謂滄海桑田。

九十年代,IBM業務低迷,一度瀕於瓦解邊沿。前行政總裁Louis Gerstner大刀闊斧,發展IT服務,IBM搖身一變,成全球最大的外判IT服務商,又轉向管理IT基建和中間件的軟件業。

IBM軟件部成立於一九九五年,當時集中於主機和作業系統。Gerstner決定集中於中間件和IT基建,出售了應用軟件。九十年代末期,IBM放棄桌面作業OS/2系統,其他作業系統則與硬件一同綁梱,軟件部以中間件和IT基建為主。

二O一O年,IBM重組軟件部;成立「軟件方案」和「中間件」部。中間件是IBM是「智慧地球」景願的核心;包括如何管理極大規模的資訊方案,亦即近期市場積極討論之大數據(Big Data)問題;以IT技術管理實體的資產等新興市場。軟件方案則包括企業市務管理、商業分析工具、工商業方案等。

軟件成業務重點

IBM新興市場軟件部銷售副總裁John Dunderdale說,IBM目前為為全球第二大軟件商,為該公司第二大的盈利部門。十年來,IBM軟件利潤翻了三倍;二O一O年收入達二百二十億美元,盈利超過九十億美元,佔總利潤的四成四。

Dunderdale 說,二OOO年迄今收購的一百二十五家公司,軟件佔去七十五家,可見軟件發展在IBM一枝獨秀。

IBM軟件業務出現決定性的轉變,可追溯至一九九五年,收購協作及辦公室軟件Lotus,之後出現數次重大收購;包括次年購入Tivoli基建管理軟件,稍後又加入管理軟件生命周期的Rational、商業分析Cognos和SPSS等。Dunderdale說,Tivoli令IBM進入了新業務領域,打進基建管理市場,與 HP的OpenView看齊。

IBM軟件業務,包括資訊管理、商業分析、基建、協作軟件、軟件生命周期、保安、最近則加入了智慧地球理念,大量購入設施管理和分析工具,以智能分析和預測性工具,自動化管理實體資產。上述技術已廣泛應用在發電,甚至智慧電網的配電上。

近年,IBM收購不少商業智能分析和數據挖掘,又收購專門開發「大規模平行處理技術」(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)數據倉庫機器Netezza,加強商業分析方案的陣容。

商業分析成為亮點
「商業分析成為IBM最重要盈利來源,以Cognos為例,收購後每年以超過兩成複式增長。不少企業長年累月,坐擁重疊而分散的大量數據,也無從管理和擅用其價值。商業管理和分析就是針對數據膨脹後,無從管理運用的困局。」

IBM收購也反映近期積極推動的智慧地球(Smarter Planet)理念;包括收購以設備管理軟件Maximo。「Maximo收購為IBM帶來頗大效益,除了管理設施,也進入了公共設施天然資源管理的行業。」

Maximo除了作為設施管理工具,提高建築物能源效益管理,也用作改善水務和電力分配系統、酒店設施管理,甚至天然資源開採等用途。

近期 IBM與多家能源管理公司,如施耐德及Johnson Controls合作,改善建築物能源效益。此外,也跟Autodesk的等「建築信息管理」(BIM)軟件商,以軟件改善建築物生命周期。

Dunderdale表示:甚至有中國企業家以認,「智慧地球」理念可算是IBM自從「eBusiness」以來,最具啟發性和說服力的經營理念,其中成敗的關鍵,就是具創意的先進軟件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