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30日星期三

Rackspace推混合雲服務 開放確保互通性

雲服務供應商之中,以Rackspace和AWS最為人熟悉。三年前,Rackspace與美國太空總署(NASA)聯手,開發了OpenStack開源雲平台,並獨立成為開放項目,吸引大量IT廠商加入,如今已發展成最流行的開放雲平台標準。

Rackspace採用OpenStack建立雲架構,完全是開放架構,不會受制於任何廠商的技術標準,也支援所有不同Hypervisor;包括了 VMware ESX、Xen、 Hyper-V和KVM,通過共同管理平台,控制不同廠商的設備,建立通用的雲平台。

OpenStack已經是建立雲架構公開制式的主流,功能涵蓋了管理VM影像、物件儲存和協調不同組件的中央控制台。OpenStack有不同功能套件,可以自由配搭,建立不同用途雲運算架構;分別管理運算資源、物件儲存、區塊儲存和Snapshot、網絡、身分認證、VM影像、管理介面控制板(Dashboard)。

目前,除了OpenStack之後,就以Amazon的AWS功能最為全面。但OpenStack作為公開標準,讓企業自由轉換服務供應。事實上,除了Rackspace外,不少其他服務供應商,亦提供OpenStack諮詢服務,逐漸發展為重要的諮詢產業。

混合雲切合不同需要

事實上,OpenStack和Ruby on Rails的MVC架構兩者,已經成為公開雲運算和開發軟件的最重要公開標準。OpenStack作為連接和管理雲運算功能的平台,Ruby on Rails則作為開發「軟件即服務」(Software as a service)的手段。

Rackspace在本港推出混合雲(Hybrid Cloud);也就是包括了公共雲、私有雲和專用伺服系統,甚至連接企業私人網絡內的伺服群。

亞太區的業務日趨重要,特別中國業務,Rackspace亦以香港為亞太區總部基地,目前Rackspace仍是OpenStack最大源碼貢獻者,國內Sina.com和其他服務供應商;如中國移動亦已部署OpenStack,開始為OpenStack源碼作出貢獻。

Rackspace混合雲參與發現上帝粒子

Rackspace亞太區首席技術總監Alan Perkins表示:「除了NASA,不少科學研究機構均採用了OpenStack混合雲,即使瑞士的上帝粒子研究,也是利用OpenStack混合雲取得突破。」

理論物理學家希格斯(Peter Higgs)及恩勒特(Francois Englert),因為提出了「上帝粒子」之稱的希格斯玻色子( Higgs boson),解釋質量起源。今年兩位科學家獲得了物理學諾貝爾獎,因為科學家終於證實「上帝粒子」存在。歐洲核研究組織(CERN)在法國和瑞士的邊界,建立龐大的「強子對撞器」,模擬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,採用OpenStack雲運算架構,處理每次撞擊實驗後的粒子殘骸數據。

CERN每年檢視 350萬億次粒子碰撞的相撞殘骸,數據量之大,可想而知。每次實驗後均有大量數據檢視。據 Perkins表示,CERN選擇了跟Rackspace合作採用混合雲,CERN使用數以萬計伺服器來支援強子對撞器,每分鐘蒐集數據以Petabyte(相等於1024 TB),必須借用其他的運算能力,應付突發需求。強子對撞器閑置時,運算能力又可轉用於其他研究用途。

混合雲配合不同要求

Rackspace亞太區董事總經理Ajit Melarkode表示:「並非所有應用都適合部署在雲運算上,例如部分必須有法規遵從要求,或者有嚴格的保安規定,或者是應用建立在專用運算設備上的應用,可能留在私有雲或者內部較合適,可通過RackConnect整合技術來結連。Rackspace可以為客戶以OpenStack建立私有雲,以混合雲方式配搭,循序漸進邁向雲運算。」

「企業毋須重新大幅改動現有應用架構,遷就雲運算的架構。因為公共雲並不一定切合所有應用,混合雲則可按步就班,按不同要求,連接不同雲服務,達到最優化的操作。」

Melarkode表示,RackSpace私有雲和公共雲,均是可利用OpenStack。目前RackSpace全球有超過二十萬五千名客戶,伺服器多達九萬八千台,業務遍及一百二十多國,而香港更是亞太區總部。

Melarkode表示,除了靈活的組合和公開標準,Rackspace全天候支援服務Fanatical Support,也可確保用戶隨時隨地,獲得貼身個人化和專業的技術支援服務。「Fanatical Support並不採用一般服務中心方案,而客戶直接與我們的開發團隊直接聯絡,專業技術人員逐一跟進客戶的個案。」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