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固態硬盤(SSD),是指以快閃記憶(NAND Flash Memory)建立硬盤。快閃記憶技術帶來消費電子革命,目前,從手機到數碼相機,都離不開使用快閃記憶儲存。SSD在儲存系統應用日趨普遍,在儲存市場也成為焦點。
儲存系統效率,常以每秒輸入/出(IOPS)讀寫速度來計算,愈快則代表能向處理器供應更多數據。一般而言,處理器速度很快,幾乎多多益善,問題出在系統IOPS無法趕上。辦法是增加硬盤數目提高IOPS,硬盤中又以光纖管道(FC)硬盤,讀寫最快,價格也最貴,能建立高IOPS的儲存矩陣。但市場上已有預言,SSD勢將結束FC硬盤的歷史使命。
傳統上,數據庫對IOPS要求最高,授權又多以處理器數目作計費。隨著虛擬化普及化,加上網絡儲存(SAN)興起,連接儲存體的頻寬和IOPS,成為系統樽頸所在,虛擬化系統對IOPS要求也極高。SAN連接儲存系統與主機之間的方式;包括了FC、iSCSI、甚至更高檔的InfiniBand,孰優孰劣,尚未有定價。但是以SSD提高IOPS,儼已成一眾儲存廠商寄望所在。
一般SSD價格,比FC硬盤貴三十倍,IOPS速度卻快了六百倍。以IOPS計算,SSD每次IOPS成本,足足低二十倍。SSD以SAS介面,如一般硬盤般加入矩陣,就能提高系統IOPS,改善投資回報。
市場出現以SSD優化儲存系統方案,包括了最早在儲存系統加入SSD技術的EMC,發表FAST全自動存儲技術。Oracle收購了Sun,迅速發表針對SSD優化技術,合作推出利用SSD硬體,達到極高IOPS,但也只針對Oracle,不是從系統層面著手。
毋須人手管理的Easy Tier
目前的優化技術的限制,是同一系統如果同時有多個應用競爭資源,各自為政,就無從優化SSD、物盡其用;一旦遇上虛擬系統,就更如緣木求魚了。
IBM的Almaden研發中心可擴展儲存系統研究經理趙驗磁表示,IBM研究出一種能自我學習,毋須人手管理的SSD優化工具Easy Tier,目前已應用在DS8700 5.1版本上,強調即使系統如何複雜,用戶仍毋須任何設定,容易使用,全自動優化SSD。「優化應從系統層面著手,而且一旦工作量或系統配置改變,又得重新調校。以前所謂資訊生命周期管理(ILM),多是以固定方式或人手調校,後果不是過度配置SSD,就是經常須調校修正,費時失事。」
另一家儲存廠商FalconStor推出SAN Accelerator,其中包括HotZone技術,跟IBM提出的Easy Tier理念接近。HotZone確定哪些數據最經常被讀寫,即時移到SSD上。HotZone會根據記錄,預測不同時段,將最可能讀取數據預先上載到SSD。但HotZone只支援用於支援檔案文件系統的NSS,並非如IBM的DS8700,屬於多種功能的儲存系統,能應付虛擬系統和數據庫,可是IBM也未公布其他系列儲存系統,是否支援Easy Tier工具。
儲存系統發展滯後
SSD改善投資回報,原理簡單。系統探測最常用存取數據後,儘量置於SSD上,這些就可以最少量SSD,大幅提高系統IOPS,不用建龐大硬盤矩陣,減少硬件投資達到同樣性能,還能夠減低耗電。
一般儲存系統,都按照儲存體性能、可靠性和成本,分成不同層級。例如說,SSD儲存體速度最快、可靠性最高,次之則為FC硬盤、再次之為 SAS。SATA隨機存取速度最低,可靠性最差,價格也最相宜。混合不同Tier性價比,最少取用數據置於最低層,就可物盡其用。
過去十年,處理器運算速度大幅提昇,硬盤和RAID控制器性能卻未同步,形成處理器長時間怠轉,等待儲存體讀寫動作,系統支援緩存和記憶體又有限,儲存體和處理器中間瓶頸,形成系統浪費資源。
系統等待 IO時間,形成資源浪費,處理器往往有三至四成時間,處於等待狀態。雖然,理論上可建立更大硬盤矩陣,或者加入更多記憶體,改善IO表現。首先,記憶體容量始終有限,而長期使用數據,也必須置於硬盤上。
SSD沒有機器部分,耗電又少,雖然以儲存量計,比傳統硬盤貴得多,購置過量扯高成本。決定何種數據有優先使用SSD,也難於取捨,更因不同時段工作負荷有異。
趙驗磁解釋:「儘管說市面上不少工具,可以監察系統使用率,以釐定和調校數據置於不同Tier比例,但以目前系統之複雜多變,固定程序調配SSD並不濟事。」
IBM的儲存實驗室,以Easy Tier通過極少量SSD,大幅提昇系統性能。趙驗磁表示,通過十六小時的優化,Easy Tier將百分之三數據遷移 SSD上,提昇性能達百分之二百三十。如果使用Easy Tier,整個Volume的資料遷移,可能要用上三十倍SSD! 換言之,Easy Tier可以節省約二十九倍SSD用量。
SSD令系統效率颷升
趙驗磁的另一個實驗,利用Power7和DB2 Brokerage,結果遷移了約一成數據到SSD硬盤後,處理交易量上升四倍,反應時間縮短了七成,原因是處理器怠轉等待IO時間少了,系統能負擔工作量大增。
此外,實驗室也比較了傳統上最快硬盤矩陣,也就是利用192枚FC硬盤組成的儲存組態,跟以96枚SATA硬盤和16枚SSD硬盤。比拼之下,從一萬至四萬次IO讀寫速度下,上述兩種組態,速度竟不相伯仲。「在一般情況下,每秒一萬至四萬次讀寫是系統常態工作量。」
「可是利用192枚FC硬盤須用兩個機櫃,除了佔地多,耗電量亦多出四成。」適當的SSD和SATA硬盤比例,可節省數據中心空間和電力。「儘管說,SATA硬盤可靠程度較低,由於SSD承擔了主要工作量,變相延長了SATA硬盤壽命。」
所以有評論甚至相信,終有一天,SSD加上SATA,可取代FC硬盤在高階運算中地位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